自從星巴克率先順從北美人愛大碗的吃跟大杯的喝,而把它們店裡飲料的size重新定位後,不久後所有的咖啡店也因為經營競爭考量跟進,害我每次去不同的店買咖啡都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詞才能買到我想買的咖啡大小。















先不管星巴克命名是多麼的令人摸不著頭腦,它們本來的size是分 short, tall, grande,就是我們正常人知道的 small, medium, large (小、中、大杯),真正的容量是8, 12, 16Oz。我們從小到大,喝普通飲品(註1)習慣的份量,就是 8Oz,通常拿馬克杯去喝水,通常我們都是倒這個量左右,煮飯的一量杯也差不多是這個份量。在來溫哥華沒幾年後,我就發現去星巴克點咖啡,它們不再提供最小的選擇,全店的size全部往上移,現在的『標準』份量是 tall, grande, vande=12, 16,20 Oz。天啊,喝那個最大杯的,恐怕還沒喝1/3,咖啡就冷掉(註2)了而冷掉的咖啡味道就大打折扣了,那買俗擱大碗有什麼意思。所以改了這個量法,去星巴克說你要小杯咖啡他們所端出來的反而是以前的中杯咖啡,跟它們說你要真正的小杯(small)咖啡,他們就會指櫃台上擺的空杯子說,『對ㄚ,跟其他那兩個size比起來,這個12Oz 的tall,是最小的啊』,再跟他們說你要的是short,他們才會不甘不願的從櫃檯下變出那個真正標準的小杯子裝咖啡給你。後來所有的咖啡店例如Blenz 或 Second cup, 也都跟進,從此大家的""杯咖啡都會讓人灌咖啡灌到飽。

經過幾年訓練後,我也不再堅持一定要8Oz的真 小咖啡,反正喝不完的冷咖啡就倒掉就好了,省得還要看各店員很辛苦的把咖啡杯給挖出來。但是最近發生的妙事實在是讓我不得不大嘆,世界上應該要有一個公定的咖啡飲料的專用size,這樣大家才不會都一直在要點飲料時,要提心吊膽的擔心自己點的飲料跟拿到手的飲料會不會是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一個。

自從不在星巴克買咖啡後,我變成Blenz的常客,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 naming system,跟他們說要 (
假) 小杯的咖啡,他們會說『是一杯Regular囉?』,所以久而久之就習慣會用這個詞來代替 (假) 小杯咖啡了。大部分時候這個詞都等同於(假) 小杯咖啡,前天去一家店在付錢買完Regular coffee 後看著店員裝咖啡,發現他用的是16Oz 的中杯子裝,我就問他說為什麼他們的(假) 小咖啡杯那麼大,他說他們的 Regular是等於(假) 杯的,如果我要(假)杯咖啡要早說嘛!天啊,我哪知買個咖啡會這麼麻煩啊,有這麼多的命名系統,天知道我很單純的只是想要一些咖啡因讓我醒醒腦而已啊。害我現在點杯簡單的咖啡都要來個大調查,問清楚店家的Size是怎樣定位的才敢點,深怕叫錯又被白眼。


註1:珍珠奶茶跟老人茶不算
註2:冰咖啡反而別有風味,跟冷掉的熱咖啡不可同日而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tter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